中国金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国际刊号:0578-1485
国内刊号:11-1267/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19974 人次
 
    本刊论文
变革:华丽转身的中国金融

 十年前,中国金融业被称作“虚弱的巨人”,经过十年的磨砺,中国金融业实现了华丽转身,虽然有挑战、有问题,但却经受住了考验,并绽放得更加灿烂。十年后的今天,金融业的管理与发展融入了新的理念与技术,现代金融体系在中国业已形成。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三大支柱,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银行业:稳健两步 实现全开放
  
  入世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年底到2006年底,为期五年的过渡期内银行业开始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实施对外开放。第二阶段为2006年年底至今。这一阶段,中国在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之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客户限制和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
  商业化改革正式上演。自2003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进行并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开始规范,资本充足率提高,资产质量趋于改善;另外,九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以北京银行为首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已成功上市,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增强。政策性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于2008年整体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截至 2010 年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69家,营业网点19.6万个,资产总额高达95.3万亿元。
  向证券保险领域扩张。现阶段我国实行银行、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金融自由化进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金融业出现了银行、证券、保险三业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趋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开始出现接轨,一些大型银行正不断地向证券、保险领域扩张,银行业经营模式出现了转变趋势。
  监管体制从无到有。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同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颁布,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体制从无到有,不断发展。近年来,银监会强化对经济社会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力度,切实提高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
  
  证券业:成绩斐然 规范性加强
  
  中国的证券业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入世十年来,中国证券业在行业规模、产业结构布局、治理方法和监管制度等方面基本具备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现代金融行业形态。截止2011年8月,中国境内上市公司(A、B股)数达到2273 家,股票市场总值达到25.46万亿元。
  完整的业务结构基本形成。目前,中国证券业已经拥有了众多具备保荐上市、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财务顾问等证券产品供给能力的各种中介业务单元,拥有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基金代销和投资咨询等证券产品需求的完整产业链条。另外,在基础性制度建设方面,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保荐人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的账户报备和监控制度等在提高证券公司规范化运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制环境愈加完善。2008 年,为进一步明确证券公司监管和风险处置的基本制度,有关部门颁布实施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2011年10月,制定了《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融资融券交易机制进一步健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资金和证券来源得以拓宽,转融通业务及相关活动得到规范。
  开放程度稳步提高。入世以来,在推进外资机构参与境内市场和支持境内企业和机构参与境外市场方面,我国证券业进行了积极地努力,如恢复审批合资证券公司,扩大具备条件的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畴,完善QFII资格与额度审核,建立QFII督察员制度等。截止2011年10月,拥有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达119家。
  
  保险业:发展迅猛 素质提升快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2003年底,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保险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成为我国金融系统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2010年保险业务增长好于预期,保险公司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5万亿元,实现了30.63%的增速,保险赔付超过3200亿元,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
  经营理念更加人性化。入世以来,中国保险业逐步扭转了过去“大干快上”的做法,注重公司内含价值的创造和提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再单纯追求规模和速度,更多地开始关注发展质量和效益,在维护被保险人知情权、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努力。
  结构调整水平不断提高。入世以来,保险业开始注重价值较高的保障型产品和期交产品的发展,一些关系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业务出现了较快地增长。保险业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协调机制建设。在经营渠道上,直销和个人代理与机构代理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有所改善,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型销售模式快速发展。
  化解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入世十年来,中国保险业始终把防范风险作为生命线,不仅积极化解了历史遗留包袱,而且有效防范了各种新的风险。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保险业在面临严峻形势情况下,把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完善风险预警、识别、处置机制,在防范风险跨境传递、维护保险市场健康、防止业务剧烈波动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
  
  未来:复杂国际形势下挑战多多
  
  “十二五”时期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深刻调整的变革时期。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未来我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依旧面临挑战。受国内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外贸导向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加大,央行的对冲政策又使基础货币投放不断增加。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际市场上的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国内的通胀压力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实质上的缓解。
  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目前,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较低,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不够畅通,利率定价缺乏外部基准。
  金融业内部结构有待合理化。尽管近年里,银行、证券、保险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从金融业内部结构来看,发展不平衡的机制与现象依旧存在。目前,银行业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中比重较高,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低。2010年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占 GDP的12.7%,而经合发展组织成员国仅人寿保险总资产占GDP的比重就超过20%。
  金融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为我国金融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作为新兴国际市场,我国在制定国际规则方面依旧未能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银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我们急需提高金融机构海外运营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健全相关配套设施,增强国内机构竞争力,全面提高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国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国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